致敬中国文物界泰斗孙机先生事迹5篇-z6尊龙旗舰厅
著名考古学家、文物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孙机6月15日上午逝世,享年94岁;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致敬中国文物界泰斗孙机先生事迹,致敬孙机先生!
致敬中国文物界泰斗孙机先生事迹(精选篇1)
孙机,1929年生,山东青岛人。文物学家。1949年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后到北京市总工会工作。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毕业后留系工作,1979年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工作。现为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国博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著有《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古舆服论丛》《仰观集》《中国圣火》《从历史中醒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等。
致敬中国文物界泰斗孙机先生事迹(精选篇2)
孙机1929年出生于山东青岛,1949年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1951年,孙机师从沈从文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并协助沈从文整理中国古代铜镜。1955年,孙机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跟随著名考古学者宿白学习如何用考古学方法研究汉唐时期的中国文物。1960年毕业后留在北大历史系资料室工作。1979年调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工作。1983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1986年评为研究馆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孙机精于文献与实物互相对照和印证的研究方法,在古代舆服、科技史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著有《中国古舆服论丛》、《文物丛谈》、《寻常的精致》、《仰观集——古文物的欣赏与鉴别》、《孙机谈文物》、《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载驰载驱——中国古代车马文化》等多部作品,也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编委兼古器物分支副主编。
孙机在专业研究中为人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服饰与文化提供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解,比如在《中国古舆服论丛》中,他就通天冠、进贤冠等古代冠冕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中国服装史上若干重大的变革,如南北朝后期我国服装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辽、金、元、清服制政策的区别等,均根据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做出了较透彻的分析。他也十分关注中国考古学的未来,在采访中他曾表示,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平均地发展,一些冷门专业例如考古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应该是“小而精”。
除此之外,孙机也非常重视文物研究的公众影响。2019年,孙机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指出,跟很多古代文物一样,古代服饰也能寄托公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对当下历史电视剧、电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服装搞得这么混乱,把古人都弄得一锅粥似的,就会削弱爱国主义的感染力”。
孙机一辈子都在和文物、古籍打交道。面对有偿“鉴宝”,他曾严词拒绝:“我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如果国家从海外收回一批文物,我们要去看看(鉴定真伪),别的一概不参加。”
孙机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曾被评选为“2014新京报年度图书”。这个年度最重要奖项每年只颁发给一本著作,而本书获得此奖实至名归。如颁奖辞所说,“孙机先生,集数十年学术积淀,历数这些物质身上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变迁。他的解说,让古人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现场逐渐清晰,在古代历史的宏大叙事中被淡忘和忽视的部分,也因此得到了填补。孙机的埋首著述,为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古代的桥梁”。
2015年1月6日《新京报》曾刊载孙机先生的访谈,我们在此回顾这篇访谈,再次走进孙机先生的考古世界。
我们现在说的文物,在古代大部分不是生活用品就是生产用品。鼎是煮肉的,簋是盛饭的,尊是盛酒的,它们都是日用品,当然有的日用品本身也是祭祀的礼器,这就是说给它地位提高了,但是它也是从日用品那来的。其他的很多,可能是生产的或者是打仗的武器,都是实用的东西,所以你得了解文物背后的生活。写这本《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都是这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东西了解古代的物质文化生活。
——孙机
致敬中国文物界泰斗孙机先生事迹(精选篇3)
在断代研究方面,孙机系统地总结了几乎全部已发掘之汉墓的出土文物与全部汉代文献记载,以文物与文献相比照的方法,分类整理考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是汉代物质文化研究的专家.
在古代车制研究方面,孙机论证了中国古车的本土起源说;主持设计了山东淄博的"中国古车博物馆"。
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孙机对其发展系统进行清理,并对其中的无数细节进行阐释考证,撰有重要论著。
孙机曾对古代金银器、乐器、装饰品、佛教艺术品以及饮食等诸方面反映出的中外文化交流之事例进行研究,所撰论文亦结集出版。
孙机娴于文物鉴定,特别熟悉汉以后的文物。曾鉴别出数十种以前从来未被认识的文物。是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机的主要著作、论文包括:《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古舆服论丛》、《中国圣火——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孙机谈文物》、《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等。
致敬中国文物界泰斗孙机先生事迹(精选篇4)
据公开资料显示,孙机,1929年出生,1960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
文物专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国博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协评出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获国务院授予的特殊津贴。著有《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古舆服论丛》《中国圣火——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仰观集》等。
致敬中国文物界泰斗孙机先生事迹(精选篇5)
孙机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从考古学泰斗宿白,是我国著名文物专家,研究成果卓著,获聘中国国家博物馆名誉院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在文物鉴定领域,孙机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专家。
多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民间文物收藏热潮持续高涨。特别是在媒体策划、宣传推动下,民间鉴宝异常活跃,“有偿”鉴宝比比皆是,不少“专家”亲临现场,为五花八门的民间“宝物”提供“有偿”鉴定,“专家”们因此获益丰厚。
但是,孙机不为所动,一律谢绝“有偿”鉴宝。他强调,“文物研究是科学,做研究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做这门学问。”“如果国家从海外收回一批文物,我们要去看看(鉴定真伪),别的一概不参加。”这些话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令人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上名目繁多的鉴宝活动,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其中,不乏鱼目混珠的“宝物”得到“专家”认可,获颁鉴定证书;更有赝品“藏品”通过“专家”鉴定,身价立马飙升百倍,荣登各式大雅之堂……引发争议数不胜数,不时见诸媒体。
不少人说,民间收藏“水很深、很浑”,主要指“藏品”鉴定环节不乏“猫腻”。一方面,“藏品”都得靠专家鉴定真伪,一件民间“宝物”价值几何全靠专家“掌眼”;一方面,鉴宝“专家”队伍复杂,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不乏“南郭先生”;另一方面,有些“专家”热衷“有偿”鉴宝,或见钱眼开、信口开河,或看钱鉴定、按需“断代”。
由此看来,收藏界的“水”很大程度上是由某些不负责任的“专家”“搅浑”的。这些“专家”与孙机相比,论学术成就和鉴定水平,无一可望其项背;论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更有云泥之别。两相对比,更可感受孙机谢绝“有偿”鉴宝之难能可贵。
在我国,像孙机这种级别的文物鉴定专家凤毛麟角,被各种鉴宝组织者“盯上”实属正常,如果他愿意陪同“出去转一圈”,百万“入袋”算是“小菜一碟”。而孙机偏偏心无旁骛、专注学术,不为金钱所动,堪称文物考古界一股清流。对“有偿”鉴宝趋之若鹜的“专家”们,是否应当为此感到“脸红”,并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