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5篇)-z6尊龙旗舰厅
妇联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5篇)
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如何拟定妇联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妇联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妇联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篇1
__,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农家女孩,多年来,依靠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从一个招待所服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创业的道路上拼搏,成为曲靖著名企业家。__现为马龙县红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曲靖状元楼美食府总经理,成为当地巾帼创业的典型代表,受到中央、省、市、县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她的事迹成为当地青年创业的典范。
矢志不渝,辛勤编织创业梦
__1976年12月出生在马龙县一个偏远小山村,从小就做惯粗活、累活、脏活的她,亲身感受了家乡的群众一年到头辛勤耕作,到头来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那时的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一番事业来。中专毕业后,她应聘到曲靖市公安局招待所当服务员,1998年被分配到云南衬衫厂工作,后因效益不好于2000年成为下岗职工。其间,她耳闻目睹了一些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由此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通过多方调查思考,最终将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比较熟悉的服装行业上。说干就干,经多方筹集,她凑齐了经营服装店所需资金,租店、进货、销售,服装店正式开业运营,由于她熟悉业务、肯于吃苦、诚信经营,她经营的服装店开始红火起来。经过四五年的打拼,她依靠自己的辛勤和聪明能干,为自己淘得了第一桶金,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奋发图强,创业路上铸辉煌
有了一定的积蓄后,__首先想到的是家乡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69%,居全市乡镇之首。她想在家乡创办一家集生态旅游和特色养殖为一体的企业。于是,经多次实地考察论证,于2007年2月筹资436万元,选址该乡国营林场,注册创办了马龙县红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兴建了养殖场房和旅游山庄,招聘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余名,经过严格的培训,办起了野猪养殖厂和梅花鹿养殖厂,共养殖野猪1000余头,梅头鹿1350余只。事实证明她的眼光是独到的,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养殖使该公司一鸣惊人,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收入100余万元。但她并没因此满足,曲靖每年一届的美食文化节触发了她又一次创业灵感,她想,要是能把自己基地生产的野猪和梅花鹿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味到野猪、梅花鹿的美味,既能让顾客一饱口福,又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她亲自到曲靖考察,选址、策划、招聘。2008年4月6日,她创办的状元楼美食府正式挂牌经营,由于经营有方,美食府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经过市场调查和专家论证,__决定以基地为源头,开发配套产品,2009年以梅花鹿为原料研发系列保健产品并推向市场。
为扩大产业规模,她决定加大投资,于2012年建成750头种猪场,并投入运营,她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成为了企业的一项发展宗旨。她结合当地老百姓实际,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与瓦窑村委会400余户农户进行合作养殖,把种猪场繁育的仔猪无偿发放给农户饲养,并对农户进行科学养殖技术指导,最后以市场价收购农户的肥猪。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农户养殖的风险,促进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种植业的发展,每年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4500余元。她觉得这样还不够,在为公司发展考虑的同时,也为了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她决定再建设一个万头肥猪养殖场,万头肥猪场于2013年初开工建设,现已全面竣工,计划于2014年2月投产。该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地方养猪产业的发展,不仅能解决当地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能更为广泛的带动农民进行养殖,从而带动农民真正脱贫致富。
功成名就,致富不忘山乡人
__成了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她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用她的话说:“我是一个农村人,我的骨子里流淌着祖辈人的纯朴善良,我不敢也不能忘本。”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共吸纳和培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400名,为农民群众每年创收务工经济800余万元,当一个普通商人的感恩转化为企业家的感恩时,我们看到的就是__的真诚与爱心,看到的是她做出的一系列闪光举动,面对老幼病弱、自然灾害,__的捐款总是及时送到受灾地区和人群;面对贫困群众,__总是积极捐钱捐物,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长期以来,__时常到马龙县马鸣乡麻风病院、养老院慰问老人,并且到一些贫困员工家里,慰问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钱物。2008年3月她向“中国贫困聋儿救助行动”公益活动捐款10万余元,并被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评为“慈善爱心企业”。4月慰问马龙县马鸣乡瓦窑小学,贫困学生50余人,慰问金5万元。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使得川西大地山崩地裂,满目疮痍,数万同胞不幸罹难,数百万人房屋塌陷无家可归,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类大劫难面前,__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2万余元,解灾区人民之所难。2010年4月向曲靖市麒麟团委、曲靖市麒麟区教育局、曲靖妇女儿童中心三家联合举办的“状元楼美食府杯星耀麒麟”青少年才艺大赛捐资5万元。2010年8月向马龙县马鸣中学捐款5万元。2011年,连年的干旱严重,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年10月,她向马龙县马鸣乡政府捐赠抗旱救灾款10万元,11月又向马龙县马鸣乡瓦窑村委会捐赠抗旱救灾款3万元,同时,她筹集资金300余万元,修建全长8000余米的饮水工程,将龙潭水引至瓦窑村委会,打破了瓦窑小学百余名师生饮水难的问题,解决了近2000人的生活用水、1000余头大牲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她的这一举措,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当地的干旱问题,做到了惠民利民。2012年2月,她再次向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委会捐赠抗旱救灾款2万元。
她的爱心行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她也因此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巾帼十佳”、“云南省青年创业省长奖”、“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农业部和团中央“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云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国家、省、市及县级荣誉称号。
敢为人先,商海搏击任驰骋
公司拥有马龙县马鸣乡中塘林场和大柳树林区(总面积7236亩)50年得经营使用权,拟将养殖基地建成一个大型养殖小区,并综合开发科学养殖、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农家乐、拓展探险野战、野生动物产品深加工等生态综合项目。项目以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为宗旨,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当地自然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公司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路线,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妇联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篇2
患难与共三十载无怨无悔伴永远
家庭是幸福生活的港湾,是温馨的爱巢。新坝镇曙光村的杜先生家庭他们用心经营爱情,共同克服生活中的坎坷,相互理解包容,杜先生用他勤劳、善良、耐心和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着生病的妻子,他用坚实的身体为多灾多难的家庭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他的大爱和感人事迹被众邻里传为佳话,并被新坝镇党委政府授予“最美丈夫”荣誉称号。
妻患重病不离左右显大爱
1987年,杜先生与丁玉桂结为夫妇,婚后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拮据而清贫,但夫妻两人恩爱有加,相敬如宾,相互关爱和支持,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压。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6年妻子丁玉桂患上了精神病,这个噩耗对于他们家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妻子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此刻的他心疼着妻子又担心着家庭未来的生活,但他知道他不能倒下,因为他是这个家唯一的支柱。杜先生带着妻子开始了漫漫求医路,从大医院到小诊所,从西药到中药乃至民间偏方,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妻子的病情没有丝毫转变,反而欠下了上万元的债务。从1996年至今,二十载寒暑交替,他对妻子和家庭的付出超越了人们的想象,他把生活的苦涩留给自己,把岁月的重负悄然担起。
抗争命运播撒真情伟丈夫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不分离。杜先生扛起家庭的大梁,肩负起当家作主的责任。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妻子和孩子,每天重复着给妻子洗漱、穿衣服、按摩、做饭、喂药这些琐碎事情,有好吃的先让妻子和女儿吃,买新衣也先顾着她们。因为精神问题,妻子脾气古怪,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大喊大叫和扔东西,但他从来不冲妻子发脾气,心里更多的是对妻子的心疼,每到这个时候他会耐心的抱着妻子让她慢慢平静下来。妻子丁玉桂虽然智力如儿童那般,但是每当有人问她,“你丈夫杜先生好吗”,她便会呵呵的傻笑,口齿很不清晰的念叨着,“好好.....”家中15亩土地耕田打耙全由杜先生一人承担,从春播到秋收,他的脊背已有些弯曲,双手粗糙满是老茧。多年来从没听他在别人面前抱怨过生活的苦累,他常说:“我不觉得苦,打心眼里感激妻子为我生了可爱的女儿,给我一个温暖的家,照顾她们就是我的责任。”
言传身教良好家风育春苗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眨眼间,女儿杜爱萍一天天长大了,现在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一直在全班名列前茅。杜先生既当爹又当妈,既是丈夫又是“保姆”。他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着女儿,有时女儿回不了家,他就托人为女儿送去衣物和家里做的好吃的`。在培养女儿方面,他要求女儿不仅要有良好的品质,还要学会农民家庭的吃苦耐劳。在家中,他提倡“讲爱”,用“爱”来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邻里讲的是“礼”,凡事礼让三分。如果他家的孩子与外面的孩子发生了口角和矛盾,可别指望家庭中的人为其“出气”和“帮忙”,因为他们首先是找自己家中孩子的不足。因为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使得女儿德才兼备,村民邻里都夸杜先生的女儿有教养。
热心公益勤勤勉勉好干部
杜先生之前担任曙光村村委会文书,因为手勤、腿勤、脑勤,工作认真负责,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担任村委会主任后,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每天早早处理完家里的琐事,安顿好妻子后,准时去村上上班。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思想、做实事,积极为村里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修渠铺路,架设路灯,建文化广场,丰富老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村干部们的带领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现在村里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变,村民素质显著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杜先生谦虚好学,平时特别爱看书,博闻多识,村民们都特别喜欢和他聊天。而且他为人热心善良,无论谁家有困难还是矛盾纠纷,他都会尽力去帮忙解决。曙光村的村民们对杜先生纷纷伸出了大拇指,说他是个好丈夫、好男人、好干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才是爱的真谛,三十年光阴,从青春小伙到半百老人,从最初的守护到现在的始终不渝,青丝变白发,他用真情让这个小家安然无恙,用一双坚强的臂膀,为所爱的人撑起了一片晴空。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起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是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是默默无语相伴一生的美丽。幸福不是在别人的眼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妇联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篇3
住光湖里社区小芳家庭,老少四人,夫妻相敬相爱,遵纪守法,平等互助,倡导健康礼貌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上互相照顾,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尊老爱幼,教子有方,取得了家庭、事业的双丰收。尤其是在社区建立“平安家庭”的活动中树立了榜样,成为社区所有家庭的楷模。
她在本社区工作,带头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心参加政治领悟,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发奋践行____。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用心上进,为社区的环境卫生事业,勤勤恳恳的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建立“平安家庭”的活动中,作为住本社区的居民,她和爱人知法守法,用心倡导无暴力、无犯罪、无违法的礼貌户宣传活动,发奋做安全礼貌之家。
在家庭中,小芳是一名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对婆婆十分孝顺,为老人端茶送饭,从未让老人家吃过一口冷饭剩菜;并经常与老人家谈心,不仅仅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老人,而且在思想上关心老人,让婆婆生活的愉悦、健康、不孤单。为教育好孩子,她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孩子是女孩,正上初三,领悟十分紧张,又是一名文艺爱好者,上课、补习及照顾老人的事情都她一个人承担,她从未有怨言,尽心尽力做好家务事,不给丈夫添一丝烦恼,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事业。无论工作多忙,一回到家,她总要抽出时刻问问孩子的领悟状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她学习并领悟做人、学习并领悟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在社区社工站她主管环境卫生工作,每一天穿梭在社区中,巡视社区的卫生,有状况及时上报城管部门,不怕脏、不怕累。尤其在今年光湖里旧楼改造中,更是忙里忙外,楼上楼下的跑,苦口婆心做工作,清垃圾、刮残标,清整社区环境卫生,整天忙于社区之中,在上级领导和她的带头下,对社区20栋楼,49个楼门,更换了管道,粉刷了墙面,安装了报箱和防盗门,社区干净了,环境优美了,受到居民们的好评。
在小区里,她和邻里之间的关联也相处的很好,谁家有困难,她都能热心帮忙,为她们解决矛盾。楼上楼下邻里相处得很融洽,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关心,楼里有事主动调解,大家都称小芳一家是一个和谐、愉悦、平安的家庭。
是的,一个愉悦、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发奋。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愉悦了,社会也才会更和谐。
妇联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篇4
2020年2月1日下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走进一名自称退役军人的年轻人,向医护人员捐赠医用口罩1500个。医院工作人员反复询问捐赠人姓名未果后,出具了这样一份感谢信:“亲爱的退役军人: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您向我院捐赠医用口罩1500个。我院将严格管理捐赠物资,确保每一份爱心捐赠物资都用于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为您在特殊时期对我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力支持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兰州战役纪念馆的同事们不经意发现了这份感谢信,知道了在自己的身边有这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在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刻默默捐赠医用口罩的同事,他就是齐乐。
齐乐同志2014年部队退役后应聘到兰州战役纪念馆担任讲解员。工作以来,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始终保持退伍军人困难面前不退缩、冲在前的精神,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心中有责,主动作为。
“一念起,天涯咫尺”。2020年1月24日,齐乐同志已经准备与家人利用春节假期,前往印尼巴厘岛旅游度假。当天晚上,当他在临出发时得知新冠疫情恶化的消息,心就悬了起来,转机时看到机场军队医护人员整装出发的场面,他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1月25日是农历大年初一,全国人民都处在新冠疫情带来的慌乱中,疫情蔓延、武汉封城、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医护人员驰援、医护用具缺乏等让人揪心的信息不断传来,人们的心越来越紧张。
此时,身在国外的齐乐从网上看到了医护人员防护用具不足,影响抗击疫情工作的消息后,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医护人员紧张忙碌抢救感染患者的身影,浮现出亲人、朋友、同事购买不到医用口罩焦急的神情,想到所在单位没有应急用的防护口罩影响工作的现实,心想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
身在异国他乡的齐乐已经无心享受与家人一起度假的欢乐,时刻想着为家乡的抗击疫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想着千方百计能多筹集一些口罩。接下来的几天,他几经周折,在当地多家药店购得医用防护口罩5000个。为将这些口罩随机运回国内,他放弃最初确定的购物计划,尽量减轻携带的行李。
1月31日晚上,齐乐和其他同胞踏上回国的旅程,当得知随行的旅行社有需要运回国内的医疗物资时,他冲在最前面积极协助旅行社在机场搬运同机回国的医疗物资,以志愿者身份在中川机场帮忙搬运大量的防疫物资。
回国后,想到抗击疫情一线医护物资紧缺,齐乐顾不上休息,立即驱车赶往省市新冠疫情定点收治医院,将价值1000余元1500个医用口罩,以一名退役军人的名义捐赠给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齐乐始终牵挂着单位的防疫工作,在上班的第一天,他将500个医用口罩及时运到单位,第一时间查看单位还缺少那些疫情防控器材设施,当看到单位消毒防护器材缺乏,他默默的开上自己的私家车四处打听寻找,垫资购买440斤消毒液和喷雾器等洗消器械,为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充足保障。他主动担负起每天为单位办公场所进行“全覆盖”消毒的任务,从2月3日起,每天提前上班对单位办公场所彻底进行消毒,努力为同事提供安全卫生的办公环境。
“涓涓如流,汇聚成海”。抗击新冠疫情需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需要每一个平凡的人在危难面前不畏艰险、积极行动、默默付出。“我在部队参加过生化洗消和防护训练,这种时候我就应当发挥作用”,齐乐这样想更是这样做,在他的车里,消毒液、洗消服、喷雾器成了必备车载装备,不管是在单位还是社区,他都能够随时进行消毒防疫工作。
齐乐看到社区抗击疫情一线消毒液紧缺,他就多方联系购买消毒液,为城关区火车站街道红山二村社区捐赠100斤消毒液;当看到社区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紧张辛苦,就主动联系社区,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疫情防范工作,自2月3日以来,齐乐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连续作战,每天下班后协助社区开展喷洒消毒液、人员车辆登记劝返等疫情防范工作,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始终义无反顾,默默奉献,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
“不忘初心、奉献有我。”齐乐同志在抗击新冠疫情战场上的突出表现,是他长期以来始终保持和发扬的军人本色、弘扬志愿者精神在特殊困难面前的又一次闪光。服役期间,他苦练专业技能,是部队训练尖子和骨干,2019年已经退役5年的他接到部队征召复训命令后,克服家庭困难,按时归队受训,因训练成绩突出受到部队好评,完美诠释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作为一名纪念馆的红色讲解员,他对本职工作充满热情,对讲解工作精益求精,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战史书,充实知识储备;他悉心揣摩讲解技巧,努力为观众提供更好讲解服务和参观体验,多次受到参观群众留言表扬。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为向社会提供服务,兰州战役纪念馆开展线上观“战”,线下抗“疫”,齐乐同志积极协助整理汇总兰州战役线上展馆资料,发挥计算机技术特长,兰州战役纪念馆网上数字化展厅进入全国全国网上展厅。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的同时,他爱护守护纪念馆这个“大家庭”,苦活累活抢着干、干在先;看到纪念馆屋顶的红旗被风吹歪了,他会第一时间爬上屋顶扶正更换;纪念馆内电器出现故障,他拿起工具二话不说认真修理;每逢外出巡展,装卸展板、展架他总是干在先每一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委兰州战役纪念馆“志愿者之星”。
正是因为他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作风,养成的困难面前不低头、迎难而上习惯,使得齐乐同志在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关头,展现出胸怀大局、甘愿付出,心系人民、默默奉献的精神。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齐乐仍然在努力前行,以一个平凡人力所能及的努力,为战胜疫情做着应有的贡献。
妇联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篇5
近日,安康市石泉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关于表扬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典型的通报,石泉县人民检察院院干警张积红就是此次受通报表扬的人员之一。
张积红今年59岁,是石泉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司法警察,因他的警衔是警司,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张警司”,尽管多年前他早已晋升为二级警督,但大家仍习惯地称呼他为“张警司”。当然,也有不少年轻的干警出于尊重,亲切地称呼他为“张叔”。
提起张积红,石泉县人民检察院上上下下无人不竖大拇指。他到底有哪些优点和先进事迹值得这么多人称赞和表扬呢?下面,我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张警司”。
“小伙儿张警司”
尽管已年近花甲,即将退休,但是“张警司”仍然坚守在工作一线,丝毫没有“车到码头船到站”,要松一松、歇一歇的心态。相反,他在工作岗位上,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状态,不仅任劳任怨,干起事来也是劲头儿十足,楼上楼下经常看见他拿着某份文件一路小跑、健步如飞,热情洋溢地在各个办公室统计各类数据、分发文件、通知、协调处理领导交办的各类事项,工作状态和精气神俨然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儿”。
“老黄牛”张警司
在石泉县人民检察院大大小小的各类会议上,在每个院领导口中,用来表扬“张警司”的最高的词汇就是“老黄牛”。诚然,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确实担得起“老黄牛”这个称号。每天他都是单位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个人,因为管着机要通道,有时下班后还会有紧急文件,为了不耽误每一份文件送到领导手里的时间,他每天都比别人晚半个小时下班,每逢下班时,楼道里经常传来他给家里人打电话的声音“你们先吃,别等我!”。因为院里外地干警很多,每逢国庆、春节,值班人手排不过来时,总是他挺身而出,每年的两个长假中,至少有两到三天都是他值班,一部分是他主动排班给自己,一部分是他主动替家在外地的干警帮忙值班。2020年大年三十,院里的大部分外地干警回家过年了,因为禁放烟花爆竹工作,需要派人网格区内巡逻,他知道院里人员情况后,二话不说,从上午8点一直巡逻到晚上24:00,期间只换班回家吃了顿饭,整个除夕夜都是在单位值班室度过的。
“技术流”张警司
尽管已经59岁了,但张警司和他同龄的很多干部都不一样,他不仅能熟练操作各类办公软件,还能管护甚至维修内外网网络系统及各类网络终端,院里的视频会议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都是由他掌管,网络信息安全等工作也是由他负责,他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技术已远超许多当下抱着手机和电脑长大年轻人,可谓不折不扣“技术流”。日常生活中,张警司还经常网上“shopping”,不仅懂技术,还跟紧时代潮流,时髦范儿十足。
“犟人王”张警司
总是被人表扬的张警司,也时常有被人“抱怨”甚至“冲撞”的时候,这源于他对工作近乎偏执的较真儿劲儿。因为负责院里的机要通道,收发的很多文件都是涉密件,所以张警司在处理文件的过程中,十分严谨、仔细。经他手发送的文件、资料,他都要反复查看,但凡觉得有哪句话、哪个字,甚至是哪个标点符号不妥,他都要跟文件起草人或相关责任人严格进行核对,确保无误后才发出。他经手的每一个事项也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有时候遇到紧急事项,干警们忙着要报送资料,碰巧领导不在单位,没人签字或者无法盖章的时候,干警们急得双脚跳,张警司却一如既往地“轴”,哪怕干警已经跟领导请示过了,也要当着他的面跟领导打个电话进行再确认,而且事后他一定会找到领导完善相关的手续。在处理一些事情过程中,因他过于坚持原则,时常会和领导及同事们“辩论”一番,有时不惜争的脸红脖子粗。为此,干警们对他有过不少“怨言”,说他是个十足的“犟人”。但也正因为这种严谨、这种较真儿、这种“犟”,他从检以来,以司法警察身份在执行搜查、拘传、送达、协助检察人员进行提讯等过程中无一差错,他负责的机要通道、网络安全及保管的相关资料等未发生任何泄密及其他安全事故。
“疫情防控先锋”张警司
历年来,在石泉县人民检察院各类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受到最多表扬的人,非“张警司”莫属,“张积红”这个名字也是院里各项表彰奖励中的高频词。此次被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作为先进典型通报表扬,既是我们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1月26日晚,收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通知,要求27日早单位派一名志愿者进入社区进行疫情摸底排查,时值大年初二,很多外地干警尚未来得及返岗,院里一时难以派出人员,27日当天值班的张警司挺身而出,以志愿者的身份配合牵头单位及相关人员进入社区挨家挨户摸底排查,连续多日奋战在防疫一线。社区摸底排查工作甫一结束,他得知院里很多外地干警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还有的干警处于居家隔离当中,张警司一天也没休息,立马返回院里,主动承担了公文平台及机要通道的文件收发、每日疫情防控报表的填报、防控物资的发放及部分居家隔离干警的包联等工作,每日加班加点,忙到晨昏颠倒,但他仍像几十年来的一贯所作,毫无半句怨言。
当单位要推荐他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典型时,他的“倔劲儿”又上来了,他说到:“我是国家工作人员,领着国家的工资,就该为国家出力办事,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算不上啥先进,也当不了典型”。直到领导多次找他谈话,并告诉他这是一项命令,必须执行,他才填了个人信息报表。
表彰出来后,得知单位领导要安排人对他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时,他再次拒绝了,甚至“拒不配合”采访,也拒绝提供工作时的照片,他拒绝的话很朴实,但却让人无比动容,他说“我老了,别宣传我,多宣传宣传其他年轻同志吧”。
这就是“张警司”,我们当中普通的一员,他平凡、朴实、勤劳、倔强、谦逊,让人又爱又“恨”,却又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石泉县人民检察院为拥有这样先进典型的“张警司”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全体干警也决心以“张警司”为榜样,坚决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实,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