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英同志事迹素材5篇-z6尊龙旗舰厅
推荐文章
李桓英同志事迹素材5篇
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你知道哪些李桓英同志事迹素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李桓英同志事迹素材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桓英同志事迹素材精选篇1
在云南麻风寨工作的时候,李桓英非常关心一位共产党员——勐腊县原县委副书记刀建新。
一天,李桓英找到时任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的郑瑞芬,神情严肃,“郑书记,您得帮帮刀建新。”
1950年,年轻有为的刀建新突然从工作岗位消失。麻风病使他失去了跟家人团聚的机会,更让他痛心的是,他已经好多年“不交”党费。
李桓英知道,“党费”是刀建新几十年的心结,不解决这个问题,就算治愈了麻风病他也不能释怀。
郑瑞芬和李桓英一起找到云南省卫生厅,郑重转达了刀建新想回归组织生活、交党费的愿望。
回京后不久,郑瑞芬就接到了李桓英的电话。电话那头,平日自持的李桓英异常激动,“郑书记,刀建新的事解决了,他现在可开心了。我也很开心,感谢你!”
郑瑞芬闻言亦动容,“是您的功劳啊,李教授!我们党员应该感谢您!”
如今,95岁的李桓英仍然是个“上班族”。她每天上午背着挎包从家出发,前往工作室、实验室。在今年举行的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上,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这位1921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优秀毕业生,37岁只身回到祖国。时至今日,她仍孑然一身,挚爱惟有患者。
等过完春节,李桓英又要出发去云南。她想看看那里治愈的麻风病人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麻风病的发病机制我们还没有弄清楚,未来还有很多事要做。我还有时间,我还可以奋斗。”
李桓英摸着胸前的党徽,浅浅微笑:“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中国共产党的党旗!
李桓英同志事迹素材精选篇2
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这位将全部精力投入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致力于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麻风病防治专家,用一生的实践为全体党员深刻诠释了什么是赤胆忠心,什么是信仰如始,什么是铁血担当。
从“我必须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中感悟“一心报国家”的赤胆忠心。
时代楷模李桓英出生在北京,她说“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国人,我的归属就是我的国家,我必须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这句话道出了一位中国人热血报国的民族责任感,也道出了一位在异国他乡时刻心系祖国的民族归属感。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心系国家,自觉把小我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我,不能甘于“躺平”,沉溺自己的“小圈子”,应尽快适应角色和岗位,以时不我待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成为熟悉理论的“政策通”,知晓业务的“活字典”,擅长工作的“多面手”。
从“每年都来,治不好就再找新药”中感悟“一心解难题”的信仰如始。
从1978年李桓英与麻风病结缘时起,她便把这种令人闻之色变的古老传染病与自己的恐惧“划清界限”,因为只有她表现出能够治愈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为麻风患者带去“新生”。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做工作、一次次赶赴、一次次与患者面对面,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信仰。作为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也应该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不怕困难、俯下身子、深入基层的为民情怀,让“进地头”“聚村头”“坐炕头”成为践行自己初心使命的“真抓手”,在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难题”中长本领,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中感悟共产党人的信仰。
从“愿以党员身份为麻风事业奋斗终身”中感悟“一生为医学”的铁血担当。
70多年间,在几代麻风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奋斗下,麻风病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灭。已是95岁高龄的李桓英用一封入党申请书表达她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这是满头银发的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更是她对麻风事业的铁血担当。作为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这种敢担当、善作为、不退缩的精神,立足自身岗位,面对基层事务的繁杂,敢于“挑大梁”“扛重担”,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担当牢记心头,急难险重冲一线,真抓实干勇担当,努力在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中争做的“排头兵”,成为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李桓英同志事迹素材精选篇3
李桓英,女,汉族,1921年8月生,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桓英,1946年留学美国,1950年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技术专家,1958年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投身到麻风病防治事业上。半个世纪,她的足迹几乎遍布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17个地州、59个县的每一个村寨,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和全部的爱,为千千万万麻风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年届九旬,她依然坚持奋战在麻风病防治的第一线。
1979年春天,李桓英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三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为了拉近与麻风寨人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们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让病人感动不已。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李桓英就亲自上门送药,苦口婆心地劝说。半年、一年、两年、五年……这期间,李桓英每年都去西双版纳,坐着独木舟,走过独木桥,查看每一个病人的疗效。在她的精心诊治下,成千上万的麻风病患者恢复健康,重获新生。一位康复的麻风病人紧紧握着李桓英的双手,热泪盈眶地说:“麻风病把我们变成鬼,是您把我们变成人。”在深入麻风病区的途中,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李桓英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1989年,李桓英去四川西昌,汽车翻越雪山时掉进了十几米深的山沟里,这一次,她的两侧锁骨和3根肋骨骨折,头部缝了7针,人们都劝她好好休养,但她缠着厚厚的绷带、打着石膏继续工作。
为早日彻底摘掉病人“麻风”帽子,1982年,李桓英率先在国内开展非隔离的短程联合治疗,使全国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下降到不足万人,并经过10年检测,年复发率仅为0.03/100,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复发率1/100的标准,解决了麻风病防治的世界性难题,现已在全世界推广。1996年,她又率先在国内开展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实现了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1998年,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李桓英作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别行动计划的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李桓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医学基金会首届“‘圣洁杯’医德医风奖”,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李桓英同志事迹素材精选篇4
矢志不移“追光”,铸实“百岁光阴”不负“百年荣光”。在承受肉体和精神双重折磨的麻风病人眼里,李桓英是他们心中追寻的“光”。在经历新旧社会强烈对比的李桓英眼里,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她心中追寻的“光”。麻风病就像旧社会一样黑暗“把人变成鬼”,李桓英就像新中国一样光明“把鬼变成人”。与党同龄,95岁入党,毕生献身于人民卫生健康事业,李桓英走了一条“钱学森式”的回国路和报国路。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百年很长,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最美奋斗者”、“3个100杰出人物”、时代楷模,……一个个荣誉为百岁光阴编好章节。百年也很短,“___”、“八一勋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时代楷模……一个个英雄为百年大党集聚无上荣光。
心底无私“发光”,心怀“国之大者”成就“医之大者”。国之所需,医之所向。“谈麻色变”的年代,李桓英面对面接触麻风病人,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使我国的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而且年复发率仅为 0.03%,远低于国际组织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消灭天花、血吸虫、消除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都饱含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付出。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率先打响了疫情防控遭遇战,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本轮疫情中,江苏举全省之力支援南京、扬州疫情处置,已调派9184人次支援南京、3425人支援扬州核酸采样和检测。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的壮举一次次挽救生命,成就“医之大者”。
李桓英同志事迹素材精选篇5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忘本。”
李桓英说:“回国,我就一个目的,把我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不愧是个中国人。”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十分着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