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5篇-z6尊龙旗舰厅
聂海胜三探苍穹,一次又一次的逐梦苍穹,他的航天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那么他的事迹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1)
聂海胜是一名不折不扣的“60后”,今年57岁的聂海胜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这是他第三次执行载人飞船的飞行任务,第二次担任指令长。“翱翔在蓝色的天空”是他从小的理想,从神舟六号、十号到十二号飞船胜利着陆,他见证了载人航天的灿烂征途。
1964年9月,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樊庄村。这个镇位于枣阳西北,鄂北岗地,湖北的“旱极”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间,鄂北地区平均每4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或特大干旱;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间,平均每两年发生1次;2009年到2013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五连旱”。直到2020年1月6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顺利实现通水,鄂北焦渴缺水的历史才终结。
物资匮乏的年代,“雨停地干、十年九旱”的杨垱,绝大多数人的光景艰苦。
50多岁的刘来玉是聂海胜幼时伙伴。如今衣食无忧的他几乎不吃红薯,原因是之前吃得太多,想起就反胃。
刘来玉回忆,年幼时,主食是红薯面,菜是红薯叶;穿的是哥哥姐姐穿小了打着各种补丁的衣服;冬天拾不到柴(岗地柴少)的他只好冻着。在枣阳市区读高中时,他拿出不5毛钱车费,放假时只好步行四五个小时回家,从傍晚走到深夜。“走得无聊时,就看星星。”
刘来玉说,聂海胜家比他家还穷,吃的、穿的、用的,比他还差。读小学时,聂海胜常穿着他姐姐的花衣裳,同学都笑他。聂海胜兄妹8人,聂父去世得早,家中重担全压在聂母身上。聂海胜为减轻母亲负担,揽下了很多农活:放牛、割麦、割野菜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聂海胜深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读书。
聂海胜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写到:“家里兄弟姐妹多,但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我读书,有一次交到老师手中的学费,竟是一只兔子。”
聂海胜的小学、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同学们称他“数学王”。刘来玉介绍,数学满分是100分,但聂海胜常考105分。老师鼓励学生早交卷,最先交卷的学生有5分奖励。聂海胜10次有9次第一个交卷。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2)
聂海胜,男,汉族,湖北枣阳人,党员,大学文化。1964年9月出生,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正师职,大校军衔,身高172厘米。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聂海胜于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他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当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之际,他的战友、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聂海胜,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聂海胜,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范文参考网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05年10月12日,随神舟六号飞船和费俊龙一起踏入天空展开为期五天的中国航天第二次载人飞船飞行。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3)
神六发射成功,从湖北小山村走出去的航天员聂海胜成为我国第二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最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了这位中国“飞人”背后的故事。
爱踢足球和钓鱼
本报讯实习生廖琴、记者谢宝武报道:昨日,聂海胜最亲密战友喻尊平向记者讲述了聂海胜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
喻尊平告诉记者,他转业前与聂海胜同在空军驻赣某部,当时是聂海胜的教导员,两人朝夕相处了三年多。在喻尊平的印象中,聂海胜随和、稳重、谦虚。“记得有一次执行飞行任务时,聂海胜用肉眼就看到42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标,让战友们惊叹不已。”聂海胜平常爱好踢足球,因电视里的一些足球比赛时间一般很晚,有时看不到比赛,聂海胜和战友们便会“磨”喻尊平,希望通融一下让他们看足球比赛。此外,聂海胜还很喜欢钓鱼。
母亲激励踏上航天路
像许多山里的男孩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军歌。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
没想到,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到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经过近百项的体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母亲一再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人争气呀!”
聂海胜被送到长春航校后,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
从零出发刻苦备战
据了解,航天员大队共有14名航天员,但随神六飞船飞天的只有两个名额。按照作业要求,这两名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意味着聂海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练起。
聂海胜说,今年以来,他们几乎没有双休日,一些航天员晚上还接着学习、补训。大家有一句口号:“不管谁上,我们都支持他!”作为神五首飞梯队成员,他一方面要自己抓紧训练,同时还要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其他航天员。针对飞船在太空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还预想了70多种故障模式,训练和提高航天员应急处置能力。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4)
从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却成了“最远的距离”。10多年来,除双休日外,航天员都按规定集中管理、训练,经常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家属这样说。
在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训练的关键时刻,航天员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这个村里公认的孝子曾经发誓要让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可为了载人航天事业,他却只能在病榻前守候3天。为了不让哥哥分心,弟弟聂新胜说:“哥,咱俩分个工吧,你尽忠,我尽孝。”
“一人航天员,全家航天员。”在学习训练最艰苦的时候,家就成了航天员的“第二课堂”。成为航天员后,转椅是刘洋的第一道“拦路虎”。为提高成绩,刘洋的爱人就陪她一起“打地转”,帮她计数,还要做好保护……
王亚平报名参选航天员之初,爱人决定放弃自己钟爱的飞行事业,专心陪伴妻子踏上飞天征程。那段时间,细心的王亚平体会到了他的不舍,她说:“你就自由自在地飞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如今,夫妻二人虽然见少离多,但却正如他们约定的那样,在天空和太空比翼双飞,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在备战“神十一”任务期间,航天员陈冬的爱人为了让他专心训练,不得已,将双胞胎儿子中的一个送回了老家,经常“失踪”的爸爸让孩子心里“犯了嘀咕”。听到电话那头稚气的疑问,陈冬在愧疚之余,只能极力克制自己,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任务中,用完美的33天太空表现回馈家人。
“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20年来,这句话深深铭刻在每一位航天员的心里,激励着他们接续奋斗,一次次地在“重与轻”间做出人生无悔的选择。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5)
聂海胜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故事从小就开始了。
生活艰辛是聂海胜对自己童年、少年生活的全部概念。他生长于湖北省枣阳县杨荡镇一个有200多人的小村庄,位居子妹八人中的老六。由于家中人口多,加上地里欠收,令聂海胜小小年纪就饱尝了糊口的艰难。 虽然生活非常困难,但是对他上学的问题,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姐姐妹妹,意见都是出奇的一致,想尽一切办法让他读书。但是捉襟见肘的生活还是常常会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只是一只兔子。
父亲早逝,聂海胜不能去上学了,他作为家中唯一的壮劳力开始出工挖水渠。 这时他才上初二,作为班上的尖子生,数学陈老师非常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孩子。聂海胜辍学的事一直压在她心底,想着他放弃了学业实在可惜。几天后,陈老师冒雨来到聂家来找海胜的母亲。听着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母亲的心也动了,她抹着眼泪对老师说:“实在不是我不愿意让孩子读书,家中的光景您也看到了,孩子爸没了,家里唯一的男劳力就指着海胜了。
家里是困难,可海胜已经读到初二了,他学习好,没准能考上个什么学校。现在退学,实在可惜。没关系,大家搭把手,咬咬牙,把困难顶过去,可不要把孩子的学业耽误了。”陈老师说的句句真切。“老师,您说的有道理,就是我自己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2015-04-28这就去地里找他。”聂海胜的母亲下了很大决心,向老师下了保证。 正在地里干活的聂海胜看见母亲一路跑来,并向他讲述了陈老师的话。这个一向坚强的少年没有讲更多的话,在雨中扑在母亲怀里痛痛快快哭了一场。 第二天,聂海胜自己搬着椅子上学去了。 多年后,聂海胜说起那位陈老师仍心存感激,他以后想当老师的理想就是因为陈老师才有的。
从此,聂海胜学习更加刻苦。周末,为了补贴家用,就借个自行车到县城卖棉花、废铜烂铁,吆喝着沿街叫卖。 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的分数早过了师范院校的录取线,然而因为消息闭塞,等得到消息,已经晚了。尽管当老师的愿望没能实现,但他坚信如果自己能当老师,一定会是一个像陈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没上成师范院校的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荡镇只考上了两个学生。学校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虽然每个月只有3块钱,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富足了。一到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码木头、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劳动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聂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正好在高中毕业时赶上了空军招飞。
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他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最初的梦想鼓励着聂海胜也去报了名。 体检一检、二检、三检都过了,聂海胜偷偷乐了一阵,却也未敢想更多。直到有一天家中来人,说是县武装部搞政审的,他才感到自己当真要和招飞有关系了,这才告诉了母亲,但母亲却没有他想象那样兴奋。 作儿子的当然了解母亲的心思。母亲好不容易把他盼大,如今能替家里分忧了,儿子却要走了,心里自然不会好受。但是母亲也知道,自己无法为儿子挣个好前途,如今儿子考上了飞行员,真也不该拦着。 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他在家中和母亲道别,死活也不让母亲送自己,他是怕母亲难过。 在火车上,接新飞行员的同志给他们每人发了半斤糖果,就是这一分钱一个的糖果,也是聂海胜从前无福享受的。不一会儿的功夫,半斤糖就全部被他吃光。他要咀嚼着甜蜜走向未来新的生活。 来到航校,聂海胜如鱼得水。他觉得自己与飞行有缘,要不为什么在小时候无缘无故地做那个长翅膀的梦,为什么他摸着操纵杆就熟悉得和见了老朋友一样,就像学了好几年一般操作自如。 考验无时不刻对他进行“关照”。在高教级飞行训练时,他们那出了一等飞行事故,机上学员和教员全牺牲了。
事故后,聂海胜充分意识到飞行风险,但这并未动摇他飞行的决心。 聂海胜觉得自己是为飞行而生的,作为第一批单飞名单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教官让他给其他学员讲讲飞行体会,不善言表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可谁都明白这是刻苦努力的结果。第一次飞行前,他就手拿飞机模型将飞行线路,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过数遍。一个飞行动作会让他揣摸很久,因此他被评为学员中的“苦练标兵”。 付出与获得总是成正比的。初教、高教机的飞行,他总是比别人提前毕业。 1989年5月,聂海胜正式分到作战部队,他憋足了劲儿,一心要当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他的新故事又开始了。
那天,事先毫无征兆。当他驾机起飞11分钟后,正准备飞向4000多米高度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聂海胜赶紧看仪表,转速、高度都在下降,舱内温度也开始高起来,他有意识收加油门,都没有反应,怎么办?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情况,方向位置,一边继续排除故障。 聂海胜碰上的正是飞行中最棘手的问题,即发动机停车。所有该处置的都处置了,可飞机还是没有起色。这时地面指挥命令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次努力,因为飞机是飞行员的第二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想法把飞机飞回来。他试着将飞机空滑,但是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的高度,已能清楚地看到田地种植的农作物。此时急速下降的飞机坠向地面,地面指挥反复命令跳伞,他知道再不跳伞就没机会了。他强忍着痛失飞机的煎熬,进行了弹射操作,瞬间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稻田里,他赶紧爬起来收降落伞。飞机摔在了离自己100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并着火爆炸了,他掉了一只飞行靴,其他一切完好。 聂海胜请围观的村民帮助与地方联系,向部队报告。无奈方言不通,怎么讲也不明白。好不容易来了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将他带到附近的镇里,这才和部队联系上。事后查明其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给他立了三等功。
出了这样的飞行事故,无论从飞行员的身体还是心理考虑,都应该住院疗养一阵,但聂海胜实在太热爱飞行了,想到刚开始飞歼七,这个新科目要是因为住院耽误了,以后再补起来就困难了,因此他只休息了几天,就向组织上要求重上蓝天。其实,发生事故的第二天,聂海胜就感到整个脊柱像断裂一般疼痛,这是由于强大的过载造成的。 在出事故的27天后,聂海胜重返蓝天。这件事在他所在部队引起了很大震动,军党委做出了向聂海胜学习的决定。
1990年,聂海胜作为军区岗位学雷锋积极分子参加空军的国庆观礼团来到北京。那个国庆,被永远定格在聂海胜的记忆中。那一天,聂海胜随团来到中南海,受到李鹏、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在怀仁堂前的草坪上照了像。之后,各界代表与中央首长一起开了热闹非凡的联欢会…… 从那一天起,飞行在聂海胜心中的份量就更加重了。成绩与荣誉总是相伴而生。不久,聂海胜参加了空军的党代会,并坐在主席团。他也从一名普通的飞行员成长为一名干练的飞行副大队长。 聂海胜所在的大队,是1958年曾打下过两架台湾敌机后壮烈牺牲的空军英雄杜凤瑞战斗过的大队,现在的大队长是获得过“边陲优秀儿女”奖章的王司亮。所以有什么重大任务、重大演习、重要科目的训练试飞,上级都愿意交给他们大队。聂海胜为此颇受锻炼。
双机夜航编队、双机密集编队穿云等高难度科目,部队都是先派他出去学习,然后将全团带出来的。有的科目是很难的,如飞机在天上进行正飞、倒飞,很容易让飞行员发生错觉,还要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编队,做各种动作是很不易掌握的。 选拔航天员时,聂海胜所在的团有4个人参加选拔。只有聂海胜最后入选。 听说选拔航天员,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同意。其理由很简单,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惨景仍在她的脑海打转。再说,她也很习惯每个周五像过节一般采购大包小包,和女儿一起迎接丈夫归来的飞行员家属生活。 聂海胜的想法却不是这样。
在选拔航天员之前,他就听说自己所在军区的飞行员有选上当航天员教练员的,这让他眼馋的不得了。所以现在有机会参加航天员的选拔,他自然是奋勇当先,瞒着妻子参加了体检。 一直到选拔航天员的调研人员做家庭随访来到聂海胜家时,妻子才知道这回事。调研人员问聂捷琳同不同意让自己的丈夫当航天员,在此话问出的半个小时里,她自始至终就没松过口。最后无奈的调研人员只好给她一段考虑时间。 聂海胜听说后,夫妻间头一次有了重大分歧。 “你要是说不去,我会想不通的。”聂海胜的话多少有点埋怨的意思。 “这种事中国人没做过,太危险了,我害怕!”妻子说的理由毫不过分。 “正因为没人做过,我才感兴趣。要是别人已经做过,没有风险的职业,就算你同意,我还未必愿意去!”此时,聂海胜的倔劲上来了。 “反正我不同意你去!”妻子表态很坚决。 “你可以不去,但我要去!”聂海胜一点也不让步。 “那就离婚好了。”说到气头上,妻子抛出了杀手锏。 “婚我是坚决不离,但是我一定要去!”聂海胜的话说得更明白。 眼看话说僵了,也没谈出什么结果。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周末,很少陪伴妻子逛街的聂海胜陪妻子转了一天,晚上又请妻子吃饭,带母女俩玩,看到妻子开心的样子,他乘机再次提出自己的看法。 “你看,这个事你不让我去,也会有人去做,还不如让我去做呢,你要相信我,一定能做好的!” 此时,聂捷琳的态度已没有一个多月前那么强硬了,毕竟丈夫不开心她都看在眼里。 看妻子的态度有了转变,聂海胜别提有多兴奋了。他赶紧掏出一直带在身边的调研人员留下的电话号码,拨通了电话。 聂捷琳一直戏称,那回是中了丈夫的“圈套”。
那次在电话中,自己和调研人员具体说了什么,她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心里很乱,语言也没有了逻辑。放下电话,聂捷琳像放下了一个大包袱,因为这样做,起码不会因此影响两人的夫妻关系了。 聂海胜也一下子开朗起来,将妻子女儿一把搂在怀里,紧紧的,紧紧的。 此后,聂海胜对待妻子更多了一份敬重,他要用一辈子的爱去回报妻子对自己热爱的航天事业的支持。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6)
2005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凯旋两年零1天之后,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航。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相比,中国神舟实现了新的跨越。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运载质量、安全性能、舒适性以及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75项技术改进。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飞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许多。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第一次在点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险门”。这样,在出现误点火信号的情况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无法点燃发动机。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改善振动环境的最佳途径,减少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振动给航天员造成的损害。火箭第一次安装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如果杨利伟再次乘坐我们的火箭,肯定会觉得舒服多了。”
轨道舱和返回舱内有效空间不足10多立方米,却安装了600多台设备,仅光电缆线的总长度就有30公里左右。神舟六号飞船在保持原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需要以及个别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使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生活得更舒适。
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并首次使用了大小便收集装置。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座椅拥有了着陆缓冲功能,飞船中安装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像前5次飞行一样,神舟六号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5昼夜的太空之旅,费俊龙和聂海胜不仅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行程最远的人,而且在太空中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记录: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实施对地观测、海洋污染监测、大气状况监测、植被状况监测以及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第一次在太空完成压力服穿脱试验、吃上热食和复水食品……航天员费俊龙:“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我们在一起很愉快。”航天员聂海胜:“信心来自彼此的默契。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7)
2022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聂海胜事迹
聂海胜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了空军招飞,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2005年10月,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1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13年6月11日至26日,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女)搭乘神舟十号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圆满成功。
2016年2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
2021年春,聂海胜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
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
2021年6月17日,与航天员刘伯明和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
2021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聂海胜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6月23日上午,书记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9时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天地通话。
2021年8月20日8时38分,航天员聂海胜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10时12分,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安装等作业。
北京时间2021年8月20日14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此次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已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比原计划提前了约1小时,空间站阶段第二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8月21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9月3日将在空间站与香港青少年进行实时“天地对话”,并带领香港市民参观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回答征集到的香港市民问题。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13时38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3名航天员即将启程返回。 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11月5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等3人已完成隔离恢复,目前正在休息地疗养恢复。
聂海胜个人简介
聂海胜是首位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也是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2005年10月,他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3年6月23日10时07分,在聂海胜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聂海胜成为继刘旺之后,第二个手动驾驶神舟飞船的中国人。
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9月6日消息,聂海胜成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聂海胜曾先后于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2013年6月11日至26日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2021年6月17日至今,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
聂海胜所获荣誉
1989 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遇上事故,妥善处理突发事故,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2005年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聂海胜“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006年,荣获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2010年10月31日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
2018年1月25日,聂海胜、杨利伟、费俊龙、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陈冬、邓清明、张晓光、刘旺、刘洋、王亚平等12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聂海胜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8)
聂海胜的家乡所在的杨镇樊庄村8组距离枣阳近40公里。
2004年,由于聂家原有的三间土房已坍塌得只剩下一面墙,老屋基地长满了齐腰深的咖啡豆苗,而另外三间后盖的红砖房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所以枣阳市政府、枣阳民政局和杨镇镇政府为聂家在杨镇北街盖了一幢二层小楼,聂海胜偏瘫的母亲和弟弟现在就住在那里。
弟弟:让海胜没有后顾之忧
到聂家已近下午四点,进大门,上楼梯,是一个20来平米的
客厅,浅灰色的地砖、米黄色的家具,简单而又整洁。
聂海胜身着航天服的照片摆放在彩电上面。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说这张照片本来放在母亲床头,可是母亲一看到照片就很激动,不得已将照片拿到了客厅。
74岁的聂妈妈张金秀躺在卧室一个特别制作的护理床上,身披缎面红袄,盖着棉被,见到记者,她伸出自己瘦弱的手握了一下记者的手,聂新胜说:“我母亲和你打招呼呢!”聂新胜介绍聂妈妈张金秀自2004年10月突发脑溢血右半身偏瘫后,就不能开口说话了,“但是你说什么她都明白。”“聂妈妈,您养了一个好儿子,他为国争光了呢!”听到记者大声说的这句话,老人不停地晃着记者的胳膊,眼中闪出泪光。
聂新胜介绍聂妈妈本在江西随哥哥嫂子住了7年,1998年哥哥调到北京,母亲跟着过去住了4年。后来舅舅生病没人照顾,母亲才回到枣阳照顾他。
“母亲生病后,哥哥经常打电话问候母亲病情,但母亲一接到电话就流眼泪。她听得见哥哥的话,但却着急说不出话。”
聂新胜和哥哥聂海胜相差13岁,聂海胜当空军飞行员的时候他年纪尚小,“那时候的事情记得也不太清楚了,但经常会听到姐姐和妈妈说哥哥懂事、听话。”
聂新胜现在专职在家照顾母亲,就是为了让哥哥聂海胜没有后顾之忧。护理偏瘫的病人需要很大的耐心,如今在聂新胜的悉心照料下,聂妈妈身体状态不错。
“我哥以前经常打电话问母亲的病情,最近一个月没有打过电话,不过我能理解,毕竟他是在做大事情呢。”聂新胜的话很朴实,但看得出,他对自己的航天员哥哥聂海胜很自豪。
姐姐:海胜从小就想当兵
1964年9月出生的聂海胜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第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据说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1980年,海胜14岁时,父亲患胃穿孔去世。当时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聂家失去了顶梁柱,日子很是清苦。
“好在穷人家的娃儿命硬、泼辣,别看海胜个儿瘦小,但很壮实。他从出生到成人基本上没得过病。”聂海胜的三姐聂道枝动情地说,“海胜打小就想当兵。堂哥聂长元当兵回来送他一套军装,他当宝贝藏着,舍不得穿。”
三姐聂道枝介绍弟弟海胜上初中时,每天提着油灯到学校上晚自习,去得最早,回来得最晚。星期天也很少出去玩。
有一天,海胜突然说不想上学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怕将来考上高中家里供不起才不想上学的。听了这话,母亲当时一把把他揽在怀里说:“娃儿呀,只要你喜欢上学,妈再穷也要让你上学。”
“当年海胜考上了县一中,我们全家都很高兴。上学那天,我妈特地给了他20元钱,不想被小偷偷走了。他就星期天跑到火车站帮人扛木材,硬是挣回了20块钱。”
说起弟弟的事,海胜的姐姐们都有说不完的话。“他训练很忙,我们一般情况都不打扰他。但海胜却时时挂念着家人。”
三姐聂道枝说:“我儿子结婚,他回不来,专门寄来800元钱作贺礼。”五姐道琴当年时常上县城给海胜送粮送菜,“后来我患下风湿病,海胜特地把我接到北京去治病。”
同窗:这小子很了不起
肖巨成是聂海胜小学和中学的同学,现在是杨镇中心小学教师,他回忆海胜读小学是在1973年到1978年,那时农村还是整个村庄集体劳动,所以每到周末和假期,他总和海胜一起去生产队割草、撂麦子、拾麦穗、摘棉花,“由于家里穷,海胜很少有生活费,经常带些咸菜到学校吃一个星期。”
肖巨成介绍聂海胜上学时候话不多,但乐于助人,所以人缘不错。肖巨成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高一植树时自己不小心了脚,一直都是海胜背着他上厕所,帮他打饭。“后来我病情恶化,海胜又花了8毛钱搭车到我家喊来我妈,然后他拖着一个板车把我从学校拖到医院,又把我背到医院三楼看病,看完病后再把我背下楼,用板车把我拖回家养伤。”
老同学肖巨成至今仍能记起那时和海胜一起同窗时候的众多细节,“海胜被选上飞行员的时候,同学们都很羡慕,在那个年头大家对军人都是很崇拜的。之后,海胜写信告诉我他是全团第一个放单飞的,到了1995年,听说他选上航天员了,我觉得这小子真的很了不起。”
枣阳市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史天东也是聂海胜的中学同学,史天东回忆上学时海胜一直都是班干部,初中就入了团。那时海胜学习很刻苦,因为寝室准时熄灯,海胜便在校园的路灯下读书,那时海胜的物理成绩总是班上第一名。史天东说,海胜那时很节俭,有一次为了省下八毛钱路费,他和6个同学一起步行回家。近40公里的路程,他们从下午5点出发,一直到晚上11点钟才到家。
史天东向记者透露海胜当年最爱说的就是:“我长大了也要当个飞行员,到天上好好飞一飞。”
老师:他是值得骄傲的学生
聂海胜虽然在家乡求学期间总是沉默寡言,但学校的老师们都对这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印象颇深。樊庄村小学教师徐大田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海胜读小学时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考试总是第一个提前交卷,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孙寨中学的老校长杜本武曾经给予中学时候的聂海胜巨大的帮助,正是他当年在聂海胜拿不出学费准备辍学时,做出“学杂费、书费全免”的决定。杜本武当年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决定,却成就了中国的一名航天员。
“当时哪想那么多啊,就是觉得海胜是一个成绩好又听话的孩子,这样辍学可惜了。”今年59岁的杜本武回忆起这件事来还记忆犹新,当时他教海胜的化学课,一连几天发现教室正中间海胜的座位空着,便和海胜的班主任赵心安一起去家访。杜本武回忆那天到海胜家天已黑了,获悉海胜是因父亲病逝要退学时,作为校长的自己当场表态:学费、书费全部免了!“当时海胜的妈妈要给我跪下,被我拦住了。”
“2003年他没有飞神五,我们都觉得很遗憾,希望神六能看到海胜。”事隔多年,杜本武依旧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待。
枣阳一中的赵天智老师今年已经70岁了,作为聂海胜高中时的班主任,他如今还清楚地记得1988年一个冬日的下午:“当时我正在院子里做蜂窝煤,穿着军服的聂海胜突然来了。他当时已在江西当飞行员。”聂海胜帮忙做了四五百个蜂窝煤,还把一些干蜂窝煤帮赵老师搬上了四楼。“虽然现在海胜和我联系少了,但我一直为曾经有过这样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和骄傲。”
战友:入选航天员意料之中
1983年3月,聂海胜读高二时,部队到学校招飞行员。枣阳一中共有七个人被选中,聂海胜所在的高二(三)班就有三人入选。
现在工商银行枣阳支行工作的刘为众,是当时海胜班上考上飞行员的三人之一。刘为众说,考飞行员需要身体好、成绩好,考上了是很光荣的事情,“被通知录取后,老师叮嘱我们要注意保养身体,他却跑回家帮家人收割小麦。回到学校后,他整个人又黑又瘦,完全没顾及爱惜自己。”
当年6月,空军部队来学校接兵,聂海胜和刘为众等同班三名同学,戴上大红花,同学老师敲锣打鼓送他们出发。聂海胜的人生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在经过部队一年的预备训练后,刘为众和聂海胜都被分配学习歼击机驾驶,包括两年的专业飞行知识。歼击机驾驶非常艰苦,各种特技对身体要求极高,刘为众身体有些吃不消,便提前退伍到地方银行上班。聂海胜坚持了下来,出色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我一直都很佩服他的毅力,我想他选上航天员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刘为众感慨地说。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9)
58岁,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快要退休的年纪。但对于宇航员来说,却是黄金年龄。前不久,神舟12号返回舱顺利落地,指令长聂海胜一出舱,就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国民的簇拥。每一位宇航员的成功都很不易,但聂海胜的成功,却尤其不易。
1964年,在湖北襄阳的一个小村庄,聂海胜出生了,他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他排行老六,是老幺,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很穷困,母亲生下他的时候,乳汁不够,四处向同村的哺乳妇女要乳汁,才把他养大。
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面的负担一下子变得大了起来,父母常常因为几块钱的学费发愁的睡不着,有时候,没有学费,只能交几只兔子上去。在伙食上,家中常吃的只有黑面馍馍和大酱,那种味道,直到现在提起,都让他记忆犹新。
聂海胜从小就成绩很好,后来考上重点高中,又考上空军学院,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98年,国家招收第一批航天员,聂海胜凭借突出的表现被选中,加入了航天大队。
此后,他一直不敢松懈。2003年、2008年、2012年,聂海胜分别入选神舟5号、神舟7号、神舟9号备份宇航员,2005年、2013年、2019年,入选神舟6号、神舟10号和神舟12号正式宇航员。聂海胜成为了第一个从小村庄飞向太空的农民的儿子!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10)
1983年高中时,赶上空军招飞行员。聂海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过关,被长春空军飞行学院录取。后来,聂海胜回忆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被选上飞行员,对于聂海胜来说除了高兴,也许还有另一层含义,到部队后生活费全部由国家负担,这样一来就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办妥一切手续后,聂海胜离开故乡。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行李。他死活不让母亲出门送自己,怕母亲难过。此后,迎接他的是漫长的军旅生涯和无比光荣的航天员经历。1989 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稻田里,飞机摔在了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爆炸了……
聂海胜只休息调整了一两个星期就重新上天了。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所以我说,拼搏的人生最壮美!“聂海胜后来回忆说。聂海胜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是空军特级飞行员。1996年,我国开始在全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聂海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层层选拔,聂海胜成为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34岁的他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11)
自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以来,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如今,他带着全国人民期待和重托,再次叩问苍穹!
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是从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中选出的,但由于第一批航天员年龄较大,必须要提高系统训练的强度,以确保他们能适应太空环境。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聂海胜为祖国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仍然年轻!他知道每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乘组的选拔,都是“从零开始”,即使执行过航天任务,面对新一轮的航天员选拔,年龄最大的他更没有捷径可循!
聂海胜顶住了压力,得益于他在生活中近乎“自虐”的自律,坚持锻炼和控制饮食,时刻以航天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很快适应了训练强度和节奏,表现优异,最终入选。
聂海胜的履历十分光鲜,标签也很多,博士、少将、57岁、指令长……这些标签随便一个都可以“吹一辈子”,但聂海胜却不,他口中最常提到的身份是“航天人”,不管自己有多大成就,有多少荣誉加身,他总是说:“航天员状态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12)
聂海胜出生于1964年,老家在湖北枣阳。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人口观念”,所以父母连着生了8个孩子,聂海胜排行老六。
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一共10张嘴等着吃饭,所以聂海胜经常能体会到饿肚子的滋味。
而且,聂海胜经常穿姐姐们的花衣裳,还惹得不少同学嘲笑他。
不过,即使饿着肚子,也没耽误他调皮捣蛋。小时候的聂海胜可是远近闻名的捉鱼摸虾小能手,有时一次能摸上来十多斤。
当然,他是逃课出去的,这些“战利品”当然不敢带回家。于是,他就带到同学家,跟同学一起分享。
鱼虾用清水煮了,再撒一把盐,在那个年代可是绝顶的美味了。
面对生活的窘迫,聂海胜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学习非常好。以至于在初中时,还获得了一个“数学王”的称号。
当时,考试满分是100分,老师说最先交卷的人能多得5分,聂海胜就成了每次都考105分的那个人。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13)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垱镇一个小村庄里。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聂海胜对待学习,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读小学时他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整个杨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14)
聂海胜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了空军招飞,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1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13年6月23日10时07分,在聂海胜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聂海胜成为继刘旺之后,第二个手动驾驶神舟飞船的中国人。
2016年2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
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7月4日,神舟十二号乘组两名航天员成功出舱,聂海胜在舱内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8月20日,航天员聂海胜和刘伯明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在舱内航天员汤洪波的配合支持下开展舱外操作。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5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等3人已完成隔离恢复,目前正在休息地疗养恢复。
聂海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15)
聂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有一天,家中来人,说是县武装部搞政审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飞翔了。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让母亲出门送自己,是怕母亲难过。
来到航校,聂海胜好似鸟儿上了天。他觉得自己与飞行有缘,要不儿时为何会做那个无缘无故长翅膀的梦?为何摸着操纵杆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样操作自如?聂海胜觉得自己是为飞行而生的。当年,作为同行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教官让他给其他学员讲讲飞行体会,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若预备梯队有机会飞天的话,执行过神舟六号任务、已于2011年晋升少将军衔的聂海胜,将成为首位以将官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1964年10月13日出生于湖北枣阳的聂海胜,是唯一一位从「神五」到「神九」四次载人任务的梯队成员。
尽管各国载人航天历史上,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年龄并无上限,但因为年龄等原因,14名首批航天员中还没有执行过任务的成员,将部分退役或转岗。